天天頭條:徒步54公里祭英烈:實踐教育落“地”的典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徒步54公里祭英烈:實踐教育落“地”的典范
近日,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和弘文中學2300余名師生,從固原市區(qū)出發(fā),徒步往返108里赴彭陽縣古城鎮(zhèn)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緬懷革命先烈。這一活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4月2日《人民日報》)
據(jù)固原市第二中學校黨委副書記勉有錄稱,這項活動于1995年發(fā)起并堅持至今,這是自己第7次帶領學生參與。勉有錄稱,最好的教育應是親身經(jīng)歷,希望學生通過徒步百里祭英烈的活動緬懷先烈,磨礪和鍛煉自身。對此,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走的是磨練,傳的是精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意識。也有人質(zhì)疑這種做法是否適當,認為學校領導之所以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徒步祭掃烈士陵園就是為了出風頭,而且讓孩子一天走百里路身子吃不消,這個不科學。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參加徒步活動其實并不是新鮮事。在國內(nèi),很多學校都會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徒步、露營等戶外活動形式的實踐教育,旨在通過實踐教育,讓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種知識和技能,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而不斷提高其自身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
但是,這次寧夏固原市兩所學校組織的徒步活動之所以引發(fā)廣泛關注和討論,其特別之處就在于,它強調(diào)了對革命烈士的敬仰和緬懷,讓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犧牲精神和奮斗歷程。從此角度看,“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緬懷革命先烈”,不是光靠嘴說說而已,而是要讓孩子們用實際行動去體驗和實踐,徒步往返54公里就是最好的實踐行動,也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德育教育。
再者,以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為例,該校作為一所以少數(shù)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通過堅持舉辦這種形式的徒步活動,既是學校對于寧夏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也有助于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寧夏地區(qū)的歷史和文化,直觀感受先烈們?yōu)閲液腿嗣褡龀龅臓奚拓暙I。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從中汲取奮斗精神和責任意識。作為未來的社會建設者,學生需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才能夠投身于社會建設和發(fā)展的大局中去。
當然,開展類似徒步活動需高度重視活動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隱患,如可能會面臨天氣突變、路途困難等問題。對此,學校在開展活動前需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和應急預案,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同時,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學校需與家長充分溝通,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學習環(huán)境。
由上來看,總體來說,寧夏固原市兩所學校徒步百里祭英烈的活動,就是讓學生用腳步來丈量革命艱難的行程,讓他們用心靈去感悟崇高的革命精神,讓他們要用實際行動去體驗革命成果的來之不易,更是要讓他們銘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同時,這種形式的徒步活動,不僅展示了學校對于實踐教育、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高度重視,還能讓學生們通過親身經(jīng)歷,進行身體和心理上的錘煉和磨礪,無論從何角度,這都是一種非常有益和有意義的活動,必將對學生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作為教育工作者需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并不只發(fā)生在課堂內(nèi),戶外教育同樣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實踐教育也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校應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實踐教育,將學生帶到自然環(huán)境中,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成長空間。(季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