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貸產品當守住安全底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商貸產品當守住安全底線
何勇海
據近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在“接力貸”之后“連心貸”又上了熱搜。有市場消息稱,農業(yè)銀行近期針對一些購房者推出新的商業(yè)貸款產品“連心貸”,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為共同還款人。記者了解到,“連心貸”多年前就已推出,但市場需求不大,只有少數銀行可以做,對貸款人而言,也存在不小的風險。
“連心貸”指為明確婚前財產歸屬或增強還款能力,未婚男女朋友作為共有權人,由雙方或者一方向銀行申請的個人住房貸款。
以往的住房按揭貸款,最為常見的是夫妻作為共同借款人,也有共同借款人是父母、兄弟姐妹等其他家庭成員或直系親屬的情形?!斑B心貸”將未婚情侶作為共同借款人,是對共同借款人范圍的一種突破。
這種做法有一定積極意義,比如,共同借款人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強彼此間關聯(lián)度和守信度;放出去的貸款多了還款人,對銀行來說多了一份保障;對房地產市場而言,購買人群擴圍,也是一種利好。
然而,“連心貸”的風險也不可小覷。比如,男女朋友是情感關系,并沒有法律關系,若出現情感糾紛導致分手,違約責任如何劃分?出現贈與、繼承、轉讓、出租、被查封、抵押等情況怎么辦?這也可能導致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加。如此,“連心貸”很容易演變成“糾紛貸”“多輸貸”。
此外,“連心貸”可能催生騙貸行為。在一般的購房行為中,共同借款人不論屬于單身、結婚還是離異,都可以開具相關證明,但男女朋友關系如何界定和證明?近年來,騙貸在商業(yè)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中并不鮮見,雙方到底是不是男女朋友,所用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實,銀行能精準核實嗎?
一些銀行在研發(fā)貸款產品上尋求創(chuàng)新突破,無可厚非,怕就怕只顧推出產品而忽視其后續(xù)風險和現實操作性。此前,“彩禮貸”剛出臺即被叫停,就是例子。
銀行的產品增多、業(yè)務范圍擴大,可以給民眾更豐富的選擇和更優(yōu)質的體驗,但其應遵循的前提和原則是,要考慮相關產品推出的必要性、可覆蓋面,要守好安全底線,“多一些安心、少一些風險”應該成為類似“新產品”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