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封簽”給外賣加上“安全鎖”
原標題:“食安封簽”給外賣加上“安全鎖”
近年來,外賣餐飲市場規(guī)??焖僭鲩L,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無接觸配送”的食品外賣廣受好評。與此同時,外賣食品被偷吃、惡意加入異物等事件亦并不鮮見。為提升外賣餐飲食品安全質量,今年以來,浙江、江蘇、安徽、內蒙古、天津、河北、北京等地陸續(xù)要求或提倡使用“食安封簽”。 但由于經濟時間成本增加等原因,導致“食安封簽”的推廣進度較慢。(4月19日法治日報)
疫情期間,網絡訂餐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餐飲消費方式,但隨之而來的諸多行業(yè)亂象也備受關注。多地陸續(xù)要求或提倡使用“食安封簽”,旨在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強化管理,用“食安封簽”來守護外賣食品安全,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然而,好事并未取得如期的良好效果,使用情況并不樂觀。首要原因在于使用封簽,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外賣商家的經濟成本與操作工序,一些商家會因為經濟與時間等原因進行抵制,還有一些地方只是倡議性的條款而非強制規(guī)定,使得“食安封簽”缺乏硬性約束,很多商家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加之許多消費者沒有主動要求商家使用“食安封簽”的意識……簡而言之,商家多花了錢和人工,卻未必能得到想要的利潤和效果,依照投入產出比理論,“食安封簽”自然難受商家青睞,推廣進度較慢。
“食安封簽” 可有效防止外賣食品在送餐過程中,受到有意無意的污染,是保障外賣食品“最后一公里”安全的防范鎖。推動“食安封簽”落地,有利于行業(yè)發(fā)展與食品安全,而推廣過程中的種種阻礙,說明外賣食品安全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封簽只是解決問題的一項措施,這就倒逼相關部門及人員,有必要進行深層次思考,綜合施治。
政府部門要不斷完善網絡餐飲新規(guī),填補法律空白,強化監(jiān)管力度與法規(guī)執(zhí)行力,及時處理消費者投訴,嚴肅處罰違規(guī)行為,加強對第三方網絡外賣平臺的指導與支持,督促平臺建立網絡餐飲平臺信用評價體系,在平臺上公示失信商家的信息,提高違規(guī)成本,減少不良商家換個“馬甲”再開業(yè)的行業(yè)痼疾,還要強化宣傳力度,讓“食安封簽”漸入人心,形成使用“食安封簽”的輿論氛圍與社會共識,以嚴格的規(guī)則和完備的制度,實現(xiàn)外賣餐品“全鏈條”監(jiān)管,助推“食安封簽”得以全面落實。
作為“食安封簽”的主要責任人,餐飲商家也要革新理念,不要單純地認為“食安封簽”花錢費力,而要積極認識到封簽其實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既能對自己的外賣食品起到安全防護作用,又能更好地劃分責任。此外,如果在小小的封簽上花點心思,比如加上自己的LOGO、設計暖心的話語等,就可以讓小小封簽成為外賣商家品牌影響力的載體,不僅省下一筆廣告推銷費,還可以吸引消費者,留住回頭客,使小封簽發(fā)揮多功能作用,讓消費者“點著放心,吃得安心,看著舒心”,確?!笆嘲卜夂灐背蔀橥赓u的“安全鎖”,成為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促進行業(yè)發(fā)展的有力支撐點。(斯涵涵)
標簽: